敬畏、智慧、愚昧(箴91-18

資料來源︰http://www.pcchong.net/Sermons/GodlyFear_Wisdom.htm

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2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3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4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5「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

7[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8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9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11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12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13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14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15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16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里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17「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18人卻不知道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舊約的一條金科玉律。新約有一條金科玉律,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主耶穌親嘴說的:「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這就是待人處世的金科玉律。「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我叫它作舊約的金科玉律,是我們行走人生的旅程中必備的指南針(詩111:10﹔箴1:79:10)。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無數的選擇,從讀書開始,讀什么學校,讀理科還是文科,做什么工作,結婚還是不結婚,嫁給誰,娶誰,買什么樣的屋子,投資在那裡,買還是賣,在會議上支持還是反對所提出的議案。銘記這條金科玉律在心中,就不怕會做錯誤的選擇。今天就以「敬畏與智慧」為題,和大家分享。

 

 

第一﹑先分析這段經文的結構。

箴言書第九章總共有18節,結構是6_3_3_6。前面 6節和後面 6節是相對應的,中間 6節分成兩個3節。有話說,一幅圖畫所表達的勝過千言萬語,我們用圖畫文字來解釋這段經文。

 

這是一幅三岔路口的圖畫。很多人來到三岔路口,前面有兩條路:j一條路引向一棟漂亮的大洋房-智慧之屋(前面的 6 節,1-6節),k另外一條路也是引向一間屋子- 愚昧之屋(後面的6節,13-18節)。

 

j智慧之屋,有七根柱子,巴勒斯坦的屋子很少有柱子的,只有宮殿、神廟才有,可見這是一棟華麗的大屋子。主人家是一個女人-智慧的婦人,「智慧」被人格化,是「陰性」的字。她宰殺了牲畜,設擺筵席,還派出使女到外頭大聲呼叫,邀請在三岔路口站著的人進到智慧之屋。

 

k另外,一條路上的愚昧之屋,沒有柱子,應該是普通的民房。主人是愚昧的婦人,她也不甘示弱,她大概沒有使女可以召喚,就親自在家門口,呼叫過路的人進來,好像在紅燈區看到的女人。她沒有擺設筵席,但是會說甜言蜜語來引誘人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17節)。這像什么話,簡直是歪理、謬論。

 

人站在三岔路口時要何去何從呢?他要怎樣選擇呢?各位兄弟姊妹,你會怎樣選擇呢?有人可能以為人都會被大屋子、大魚、大肉所吸引,選擇智慧之屋吧。我們可能錯了!

現在看中間的6節,說的是三岔路口的情況,分成兩個3節:在第一個3節(7-9節)告訴我們,站在路口的是什么人:有褻慢人、惡人、智慧人、義人。褻慢人和惡人不用選擇,愚昧之屋就像磁鐵一樣把他們吸引過去。他們在這裡只是代表性的人物,是和他們相類似的人,箴言書裡還有「愚昧人、愚妄人、愚頑人」。愚妄人、愚頑人、愚昧人、褻慢人、惡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不是心裡說沒有上帝(詩53:1),就是狂妄自大,冥頑不靈,行邪惡的事,箴言書把這些人定為不可教導,無可救藥的人。當你看到愚妄人、愚頑人、愚昧人、褻慢人走向愚昧之屋,就算你怎樣勸導,他們不但不聽,甚至還會辱罵你,就像豬看到泥坑滿足地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高興的跳進去,你如果硬要把牠們拉出來,牠還會反抗的尖叫。

 

智慧人和義人也不用選擇,他們都知道走向智慧之屋。但是有時候也會一時糊涂,被歪理、謬論所誘惑,而走向愚昧之屋。不過你責備他們,他們會受教、悔改,還會感謝你,愛你。

 

問題來了:如果這些人都知道怎樣走,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究竟在呼喚誰呢?她們的對象是誰呢?請大家看第416節,兩邊都在邀請愚蒙人,他們是什么人?他們是無知,最容易受騙,但是他們不是無可救藥,他們是可以受教的。我們都是愚蒙人,學生和囝仔都是愚蒙人,所以有啟蒙教育,老師和父母都有責任教導學生和囝仔般的愚蒙人,使他們成為有智慧的人。愚蒙人在三岔路口要怎樣做出選擇呢?

10-12節給了我們答案:「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這是上帝在路口所豎立的警示牌,給人明說「只有敬畏上帝的,才能得著智慧」,j選擇接受智慧婦人的邀請,進入智慧之屋,享受智慧的筵席,結果是延年益壽:「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k不顧警示,選擇進入愚昧婦人的屋子,結果是「人卻不知道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人客在陰間的深處」。死無葬身之地。選擇時的[一念之差],後果卻是天淵之別。

美國第七任總統 Andrew Jackson 1829-1837)就任典禮當日,在一所監獄裡有一個囚犯拿著報紙喃喃自語,[一念之差、當初我若知道],看守的人問他究竟,他說:「我和總統是同學,畢業之後大家一同走出大學校門,要在酒家喝酒慶祝,路途中經過一間教堂剛好開佈道會。Jackson 主張進去,我卻反對。於是兩個人分道揚鑣,Jackson 悔改信主,我進入酒家酩酊大醉,後來放蕩墮落,現在身處囹圄,就因當初[一念之差、當初我若知道]

 

第二﹑把焦點集中在第10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看這金科玉律是怎樣運作的。

 

現在我們把焦點放在第10節。什么是敬畏?字面的意思是既尊敬,又畏懼。與敬虔、敬拜不同的是,畏懼是這個詞的重點。敬畏不是基督教的專用詞,它可以用在許多人的身上,譬如敬畏皇帝,敬畏教練,敬畏師長,敬畏父母他說的話你不敢不聽從。但是最普遍的用法還是用在敬畏神明,特別是拜偶像的人,因為懼怕和懼怕得罪神明而受到處罰,所以拜神明,供奉神明,討好神明,因而產生很多相關的迷信行為。基督徒認識真神上帝,敬畏上帝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是在愛的基礎上,孩子的敬畏父親,父親不是督工無故的鞭打孩子,苦害孩子。希伯來書給敬畏下了一個最好的解釋:「所以,我們既然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為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來12:28-29)。烈火本來是叫你畏懼,不敢親近,不敢摸,但是經文卻把上帝這團烈火與我們所得到的救贖、感恩、事奉牽在一起,這就是敬畏的真義。

 

聖經裡第一次提到敬畏耶和華的,是當上帝試驗亞伯拉罕,叫他把心愛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遵命而行,天使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兒子,留下不給我」(創22:1-19)。這樣的敬畏看似荒謬,但是對亞伯拉罕來說,他知道上帝要他做的都是為了他的好處,有上帝的美意在其中。另外一個例子對我們了解敬畏或許更加有幫助:當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在護衛長波提乏的家裡,主人的妻子引誘他上床的時候,他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上帝呢?」(創39:1-23)。不像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約瑟除了年幼時做過異夢之外(創37:1-11),他一生都沒有從耶和華或是天使那裡見過異象,或是得到啟示﹔在外邦的埃及,他是宰相,日理萬機,沒有聖經,沒有敬拜的場所,但是他自覺上帝就好像而且真實的與他同在,他的一生在敬畏上帝中度過,一點兒都不敢行差、走錯、犯罪過。敬畏上帝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敬畏上帝是一種心態,有時是一種由內而發彰顯出來的行為表現。

 

上帝給敬畏祂的人很大的應許:「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命令的,這個人便為有福」(詩112.1)。「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因敬畏祂的人一無所缺」(詩34:79)。

 

聖經就一再的強調人要存著這種敬畏上帝的心行事為人。這種敬畏上帝的心態就成了人生活的目標取向。日本人有一句話:「商人與屏風,不曲不立」。我聽得一頭霧水。後來才明白,源自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周文王問姜太公做人之道,姜太公說︰「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是行事要堂堂正正。日本人是拜神道教,求問神明之前先拍掌三次,來叫醒神明。平時就不要驚動牠,做生意就要像屏風,「要向曲中求,不向直中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所以日本政界、商場有很多的賄賂、醜聞,因為這些人心中沒有上帝,更談不上敬畏上帝。

 

但是有一個日本商人,田村幸太郎,是個基督徒,他說:「我每一個交易,就是一個禱告」。我們也應該有這種自覺在生活上的每一件小事上,就是一個禱告,隨時有這樣認定上帝的心態與生活模式。若是這樣,每逢來到三岔路口不知何去何從,如何抉擇時,要作抉擇時,有了這種敬畏上帝的心態就不會受名、利、個人得失、罪惡所誘惑。几年前,在金融風暴還未席卷全球的時候,有個兄弟聽了金融機構推銷員的好介紹,利息5.5%,把五萬美元放進去。過了一兩個禮拜越想越不對勁,想要拿回那筆錢。他去見黃根成部長,部長寫了封信給金融機構,感謝主,棺材本終於拿回來了。這個投資的抉擇說得不好聽,就是想要賺取更大的利息,但是自己又沒有這方面理財的知識,肯定不會作出智慧的抉擇(申8:17-18)。

 

所謂[利令智昏],財利沖昏了頭腦。敬畏上帝就是要聽上帝的話。聖經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15:16)﹔「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箴11:1)。做生意不能欺騙顧客﹔做工的,要像服事主的,不像服事人的(弗6:7)。如果人肯聽上帝的話,就不會有什么買賣有毒食品、毒食物等傷天害理的事件,也不會有金融海嘯裡那些貪婪、欺騙,或腦袋像豆腐渣,貪污腐敗的事件了。

 

智慧是什么呢?箴言書的智慧,層面非常的廣,用了整整十一個原文希伯來文單字談論智慧。我只用一兩句話把重點提出來:「因著敬畏上帝,深信上帝所給我們的誡命典章,祂的教導都是為著我們的好處,以這個作為出發點,加上在學校、社會裡所累積的知識、經驗、別人的忠告,以理性作基礎,我們就有道德上的洞察力和處理人生各種實際問題的智慧、聰明,在人生的『各處三岔路口』,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抉擇」。

 

智慧也不是一樣東西得到後,就收藏起來,需要的時候才拿出來用,好像是錦囊妙計。得到智慧是一個過程,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三岔路口],做了一個智慧的抉擇,進入智慧之屋,享受豐盛的筵席,那是智慧的開端,不是智慧的結果。智慧的結果是什么呢?在未談論之前,我先和大家從反面來看這條金科玉律:一旦失去了對上帝敬畏的心,就是人走回頭路投向愚昧婦人懷抱的時候,是愚昧的開始。聖經予了我們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就是所羅門王,很諷刺的,他偏偏就是說這些和收集這些箴言的人。他知法犯法,結果怎樣呢?

 

所羅門接續老爸大衛作王,他是耶和華所喜愛的。怎么喜愛?在所羅門登基不久以後,夜間夢中,上帝向他顯現,主動地問所羅門:你愿望我賜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羅門求有敬畏上帝的心,他說自己還年輕,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因為百姓多得不可勝數。所以他求上帝賜予他智慧,可以判斷他的百姓,能夠辨別是非。上帝對所羅門的回答非常喜悅,祂說你既然不求長歲壽,不求富貴,也不求殺滅你的敵人,單求智慧可以聽訟。上帝就不只賜予他智慧與聰明,所羅門沒有求得到的,上帝都賜予他,就是富足、尊榮,使他在世間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從上帝得倒的能夠比得過他(王上3章)。

 

在所羅門王的治理下,以色列果然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我們或許以為這樣一個備受上帝恩寵,有智慧的人,永遠不會失腳。但是在晚年的時候,他離棄了耶和華,違背了律法,娶了許多外邦的女子,後宮妃嬪成千,她們誘惑所羅門王的心隨從、敬拜假神,使他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這樣觸怒了上帝,若不是耶和華顧念祂對他的父親大衛王所立的約(代下21:7),上帝讓他存活,等他死了後,才將他的國奪回,以色列國分裂為二。這些都清清楚楚的記載在聖經裡,成為後人的警誡。「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離棄上帝是愚昧的開始」。

 

第三﹑智慧的結果是什么?這條智慧之路領人走向哪兒?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智慧的結果又是什么?第11節說:「你藉著我(智慧),日子必增多,年歲必加添」。在另外一處說:「敬畏耶和華,使人日子加多﹔但惡人的年歲,必被減少」(箴10:27)。這是舊約智者蒙福的觀念,但是這種觀念時常因為與在日光之下的人,所看到的和經歷的有很大的落差,所以舊約的智者非常掙扎。我們在舊約聖經裡看到「義人行義,反倒滅亡﹔惡人行惡,倒享長壽」(傳7:15)「惡人發財,家室增榮」。聖經中有一本《約伯記》來解釋義人為何遭受苦難。我過去一再說到,我們不需要像他們那樣掙扎,只要定睛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就明白了,因為連聖子耶穌基督都要有受死的苦,為世人嚐了死味,受苦難得以完全,才是合宜,更何況我們呢(來2:9-10)。

 

所以,舊約聖經中的智慧者的答案有一點兒片面模糊。我們看到只是三岔路口近的畫面,看不到遠的畫面,智慧之路引向哪裡呢?但是感謝主,啟示是漸進的,來到新約聖經中以後的時代中,主耶穌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將這三岔路口的畫面重新呈現。舊約的圖畫所看不到的,不完整的,有空白的,使人迷惑的,主耶穌都將它們填補了。在馬太七︰13 祂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這樣將三岔路口的遠近的畫面說得很清楚了:人在智慧之屋吃盛宴,學習上帝的話,他的敬畏對像不再是鬼神、偶像,不再是迷信,而是對獨一真神上的的認識。從邁向智慧的第一步,進入智慧之屋,到認識智慧的源頭,這就是基督耶穌,那條路引向的不只是地上的福-「日子必增多,年歲必加添」(箴9:11)。而是永生,永恆的生命。這是敬畏上帝,作出人生旅途中最智慧的抉擇,對每一位信耶穌基督得救的人來說,這是智慧中最大的智慧。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也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有智慧的民族。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世界的錢在美國人的口袋裏,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裏。對於猶太人的智慧,我們可以隨時說出,愛因斯坦、馬克思、洛克菲勒、索羅斯。猶太人有一部智慧的經典,叫做Talmud 塔木德,成書約略在公元五、六百年。在圖書館或是書局,你可以看到一本《塔木德智慧書》,列出很多猶太人做人和經商的智慧。這樣有智慧的民族,就只知道智慧的結果是「日子必定增多,年歲必定加添」(箴9:11),添財、添壽。他們接受的啟示就停留在這句話,沒有看到主耶穌將空白填補,智慧的結果是永生的畫面。這是猶太人最大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