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恩典→信心→行為→得救→成聖=義人
主權+恩典+信心=得救(受恩因信稱義)+行為=被神稱為義人
雅各書2.14~25
14我的兄弟啊,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利益呢?這樣的信心能救他嗎?
15若是兄弟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每日的食物;
16你們中間卻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安心的去好啦;願你們穿得燒,吃得飽」;卻沒有予他們身體上所需要用的,有甚麼利益呢?
17信心也是這樣,若是沒有行為信心自身便是死的。
18必然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予我看,我要用我的行為予你看我的信心。
19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相信,並且害怕。
20虛妄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
21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
24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
25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
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有人說:「上帝若是真正存在的,你證明給我看,既然你不能證明,所以上帝是不存在的」。這是ㄧ種典型的「聰明的愚妄人」。相信ㄧ個肉眼看不見的上帝,豈是人的智慧、試驗、證明所能反駁的?上帝的存在、慈愛、公義與眷顧,是不用懷疑的。
基督教信仰的價值不只在於增加人的宗教知識和理性的瞭解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影響ㄧ個人的思想、『信心』、觀念、『行為』、價值觀,成為一個能行道理的人。聖經明明的給我們說「信者得救」的道裡,怎樣的「信心」才能得救呢?經文中的答案是,要有行為上的回應,才是真正使人得救的信心,正確的救贖教義是:「恩典、信心與行為是合一的,恩典在信心之前,信心在行為之前」(主權〔預定論〕→恩典→信心→行為→成聖=義人),受恩因信稱義。雅各書2:20,沒有認罪悔改的行為的信心是死的。意思是說:沒有認罪、悔改行為的信心是沒有甚麼錄用的。主權+恩典+信心=得救(受恩因信稱義)+悔改的行為=成聖→被神稱為義人。
我們是靠上帝的主權所賞賜的恩典、就是所賞賜的信心而得救被稱為義的;不是先出於自己的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本是祂所創造的物,是在基督耶穌裏被創造的,為了要使我們行善事,就是上帝早已經預備好了、要使我們行善的(弗2.8-10)。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恩典、信心與行為是有先後關係的,而且是永不分開的。當我們領受了上帝的救贖恩典之後,產生了接受救贖恩典的信心,憑著接受救贖恩典的信心而被稱為義,更完整說法『受恩因信稱義』;而一個真心信主的人,隨之而來必有生命行為的見證。生命行為的見證不是得救的條件,惟獨上帝恩典所賜的信心才是,不過生命行為顯示了信心的真假。連能相信的「信心」也是上帝所賞賜的「恩典」,因為上帝賞賜給我們接受救恩的信心,所以我們才能接受救恩,“用上帝所賞賜的信心來相信、接受了救恩”之後,才能成為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真正重生得救之後,必然會帶來生命行為的見證。否則沒有生命行為見證的信心是假的,不是上帝的恩典所賜的信心。
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然產生因為聖靈引導而產生命行為見證的果子(加5.22-23)。我們因為上帝恩典所賞賜相信的信心得到拯救,為了證明我們有感恩的心,就有報恩的行動,報恩的行動就表現在我們的生命行為見證上。有一卷錄影帶曾在台灣教會中造成轟動,這錄影帶名叫《愛是永不止息》,影帶中的男主角長了鼻咽癌,原本當電影明星的臉,完全變型了,他感謝上帝讓癌症長在臉上,可以因為這樣見證上帝的榮耀。這就是得救的恩典所賜的信心在前,之後在生命行為上見證出來。
上帝使我們得到救恩的目的之一,是要我們得救之後要行善,過一種討主喜悅的生活。接受救恩與相信只是得救的入門,之後還需要有行善事、追求過得勝的生活、追求成聖的過程,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然會努力追求過得勝的生活與追求成聖,好的行為是為了榮耀主,為主而活,為了要做成得救的工夫。
腓2.12b:我們應當心存敬畏、戰戰兢兢、不斷努力做成自己得救的工夫。有一些信徒認為救恩既然是白白得來的,所以就不再努力去做甚麼,信了耶穌以後,只等著上天堂,或是認為信耶穌是退休以後的事,到時候再信也一樣能上天堂,反正救恩是上帝所賞賜的,只要相信接受就好了,其他的由上帝去負責好了,所以人根本不需要有好的生命、行為見證,這是將救恩當做廉價的恩典。
基督徒可以得到救恩,是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付了很大的代價,流血、捨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救贖的。ㄧ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然會認真奔走天路,努力過得勝的生活,以致將來能從上帝那裡得到賞賜。奔走天路過得勝的生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天國裡沒有廉價的東西。
有一些信徒有這樣的情況,認為受了洗禮以後就可以得救了,所以,以後的生活就隨隨便便,言語、行為沒有好見證,這樣的人是把上帝當成「好好先生」,忽略了上帝是公義的上帝。來12.5-12:上帝對所愛的兒女必然管教,甚至死後有審判。彼前4.17: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就是從基督徒先開始。
沒有很多信徒願意努力去過得勝的生活,這有可能是對救贖的教義沒有完全、清楚的瞭解所引起的、所造成的?也因為有很多這種的基督徒,才造成非信徒對基督教的誤會,印度偉人甘地曾說過:「若不是因為你們基督徒,我早就成為基督徒了」。基督徒沒有好的生命言行見證,有可能是因為一些傳講道理的傳道者或是信徒,沒傳講的完整、清楚所引起的、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為了吸引人入教,為了教會的人數快速增加,趕快叫人受洗禮,台灣有一個教派給人洗禮的時候很隨便,帶人進入浴間,叫人倒在浴缸裏就給人洗禮了。
受洗禮是一種公開向人告白接受耶穌基督做個人一生的救主的信仰儀式,不是隨便洗一洗就能得救了,一定要有內心確實真正相信與接受耶穌基督做個人一生的救主,才能得救。單單只是邀請人趕快信教、留在教會,後來卻沒有找時間和機會,給受洗者造就、教育,憑著良心將救恩傳講的完整、清楚?這種傳講道理的傳道者或是信徒是在勾引人入教。你們這假冒偽善的經學士和法利賽人有災禍啊!因為你們遍走水路、陸路,勾引人入教,既然入了教,卻把他們塑造得比你們還加倍的壞,比你們更應該受地獄的刑罰(太23:15)。這是很嚴肅的問題,所以,我要將救贖的教義傳講的更完整、清楚,分三項來講:
【壹﹑有信心沒有行為不是真正的相信】
有信心沒有行為是起不了作用的信心,雅各書2.20: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意思是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沒有甚麼路用的。如果現在有人向會眾宣告講這棟大樓會在今日正午十二時因為發生大地震而倒塌,全部人都表示很相信這個人所講的話。如果是這樣,在正午十二時前會發生甚麼事呢?必定每一個人都已逃離這棟大樓。可是當正午十二時臨到,竟然還有一半人停留在大樓內,繼續留在教會吃愛宴,練詩歌,這顯示了甚麼呢?這表明了這一半不願逃離的人,雖然他們口裡表示相信這個人所講的話,可是他們的行為顯明了他們是不相信的。
雅各所要表達的也是一樣。我們今天若宣稱已接受了神的救恩,已經承認祂成為我們生命的主,也相信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也知道祂必監察我們的行為(詩139:23)。我們若是真心相信,必然有行為上的轉變。假使有人宣稱他已信了主,但他信主後所犯的罪比他未信主前更惡、更大、更不知悔改的話,我們便很懷疑他是真心信主嗎﹖!真正的相信不只是聽見、知道、明白,真正的相信必然帶來生命行為上的改變。不然,咱們所聽見、所知道、所明白的道理就沒有甚麼路用,就變成一些宗教知識而已。
一﹑信心與行為不能分開:
18必然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給我看,我要用我的行為給你看我的信心。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20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各2.18-20)。雅各在本段進一步說明信心是不能單獨存在。你有信心,我有行為是一種把信心和行為完全分開的主張。那自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的人,他們的信心的實在性是不能證明的,這意味著沒有行為的信心根本不是信心。雅各在這裡只肯定一種能從行為中展現的信心。雅各進一步用魔鬼作為例子解釋。相信獨一神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但頭腦上相信這真理並不夠使人得救,如同魔鬼也接受獨一神這事實,但只能戰兢地等候永刑。
不能以行為表現出來的信心,不算是真正的相信,只有將信心的力量與效果,從行為上表現出來的信心,才是真正相信有效果的信心,從行為上的表現來證明真正相信的信心,才是有生命見證力量的信心。因為有真正相信的心的信徒不可能不結出行為的果子,行為的果子正是證明信心的效果。
做一個真正相信的基督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付出相當的行為上的代價。主耶穌在太11.12說:天國是努力入去的。“努力”這二個字表示咱們在行為上要付出代價,許多人不願意做基督徒,就是因為不願意在行為上付出代價。馬可福音10.17-31:記載一個富有的少年官,他不願意跟隨耶穌,就是因為不願意付出耶穌所要求的,好的行為的代價。
常常在佈道會的時候,傳道者問說:「信耶穌得永生…不信的滅亡,你要永生還是滅亡?若要得永生的請舉手」。許多人舉起手要信耶穌得到永生,可是那些舉起手來要信耶穌的人,以後很少再看到他們到教會參加禮拜,也很少看到他們繼續追求真理,這是因為他們沒完全、清楚明白什麼叫做「信耶穌」。真正的信耶穌不單是舉一下手就可以了,是一個人要將他的生命的主權交給主耶穌,讓耶穌來掌管一生的生活,讓耶穌坐在生命的寶座上面,一生跟隨主的事。要得到永遠的生命的代價,就是要在思想、行為上跟隨基督。你們受召原本是為了這個;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摹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走(彼前2.21)。
ㄧ個人不願意真正相信耶穌,或是只想做一個掛名的基督徒,很有可能是因為怕改變行為與生活方式,信了耶穌以後,主耶穌要求他要有新的人生觀、人生態度、生活方式。可是一個人習慣了過去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要求他來一個大改變是很困難的。所以,十字架的福音本身不但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大挑戰,許多人願意接受它是一個好消息,卻不願意接受它是一個大挑戰。所以,咱們就看見福音是一方面受人歡迎,一方面又不受人歡迎。福音不是商品,不是用錢就可以買到,是上帝的恩典,絕對不是廉價的恩典,ㄧ個真正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救主的信徒,必然會有更新的生活、行為的見證與回應。
十字架的福音不是商品,不是為了使人歡喜接受,只要人歡喜「買」就好了,只要歡喜相信接受就好了;接受福音,是在咱們人生裏面接受一個「革命」,在生活、行為上要有大改變,所以接受福音做一個基督徒,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可10.17-22:所記載那個少年官因為不願意接受主耶穌給他的「挑戰」,所以憂憂愁愁的走了;耶穌愛他,希望他能承受永遠的生命,可是主耶穌並沒有為了叫他回來,就降低要求的標準。不願意付上行善的、好的行為代價的信徒,很有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相信的信徒,也有可能是一個還未重生得救的信徒,做ㄧ個真正相信的基督徒就是做基督的門徒,就是當基督的學生,跟隨基督的模樣,跟隨基督必然會付出代價。
主耶穌曾指出祂的跟隨者,行的那條路是比其他的人還要困難的,祂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遠的活命,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許多人喜歡走容易走的路,因為那是又寬又大條的路,可是主耶穌要咱們走的是一條比較困難的路,是又小、又窄的路,為了要走這條困難的路,就必然會付出代價。
為了行走這條窄路,有許多基督徒寧願放棄可以享受的權利。
我曾收到亮宇寄來的一封電子信,其中提到台灣的高級知識份子漸漸加入「關機族」。關機族不看電視甚至連電視機都不買,開始將生活的掌控權從媒體奪回來,不再被動地接收媒體所提供的資訊,他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長時間看電視會使人意志消沉,而且會感到輕微的沮喪,同時也會減低理性思維的能力。這也是為何成天和電視機作伴的人,往往看來都缺少生氣的緣故。也有基督徒因為看電視,連讀經、祈禱的生活都受了影響。我個人常常覺得,家裏的電視機,像是伊甸園那棵分別善惡的樹,上帝要看咱們的心是向著誰?是向著電視機,抑或是向著主耶穌?這是一個很大的試驗;看電視是合法的權利,可是咱們若是發現電視對咱們有不好的影響,讓它搶奪了咱們太多的時間,腐化了咱們渴慕真理的道的心,咱們是否願意付出代價,放下這個權利呢?
而且不看電視也有很多的好處,這是一個基督化家庭的囡仔的故事,名叫做姜岳明,現在讀民族國中一年級。他說:記得國小三年級剛分班完,老師要我們在電視上找資料。
我回答:「老師,我家沒電視。」老師轉過身,把老花眼鏡拿下來,詳細看我這位將要邁入E世代,家裡卻沒電視的新學生,一片寂靜之後…他的同學阿安就出聲說:「老師,對啦,她家沒電視啦!她爸爸以前來我們班講故事,說她小時候,她爸都把紙箱挖個洞當電視機,她伯爸在紙箱裡面演戲給她看啦!」結果廿多位同學眼睛睜得更大了。她就對對阿安潑冷水說:「阿安,妳記得很清楚嘛,可是我對這些都沒有印象呢!」也將大家的好奇全心擋了回去,她繼續說:「別懷疑啦,就是這樣,我家沒電視機啦」。
有人常問她:「妳一個人在厝,不會很無聊喔?因為她是獨生女。」她回答:「其實一點也不會!反而我有一點搞不清楚,那些厝裡有電視機的同學,怎會有時間去看電視呢?特別是讀國中以後,有一堆功課要寫和複習,哪有時間去看電視呢?」她個人覺得厝裡沒電視很好啊,怎麼說呢?因為厝裡沒電視,增加了我們家爸爸媽媽與我們一起相處的時間,我們全家一吃飯完,就常常出去散步或是去一些地方冒險,而且不會有人被電視所「吸住」,不做自己分內應該做的事,而且在我們家,從來不曾發生過搶電視機遙控器的事,所以我們家的氣氛都很好呢!
為什麼一定要看TV呢?書也很好看呀!很多人來我們家看不到電視機,看到的卻是一堆又一堆的書,而且看電視或錄影帶要花錢,去圖書館借書又免錢,又能省錢,而且還能增加讀書的能力與用詞寫作文的能力,真是一舉數得啊!至於和同學相處談話,是不是會覺得像鴨子聽雷,聽不懂?我就沒有這個問題啊!而且誰說一定要跟隨那些愛看「流星花園」的女生?我也將一些書借給同學看呢,我自創風氣和潮流,當「老大」呢!不錯呢!其實不用懷疑,沒電視機一點也不會羞恥,一點也不會跟不上時代,有更多好處呢!喏!別懷疑了,就這樣啦,我家沒電視機,這是沒看電視的好處啦。」
在我接受上帝的感動決定去讀神學院當全職傳道者之前,我很喜歡跳社交舞。曾有一次,在唸大專的時候,還去舞廳包場,賣票給同學,邀請外校的同學,籌辦舞會,因為我們學校女生較少,所以邀請外校。當我決定獻身為主做工之後,覺得我要跟隨基督成為祂的門徒,不能太放縱自己於這世俗的享樂,所以用了半年的時間,向上帝祈禱,才戒掉跳舞的習慣,在過程中還被同事譏笑為自命清高,但還是毅然、決然付上跟隨基督的代價。
信心不是逃避該盡的責任的藉口,真正的信心包括人應該盡的本份,不可用信心來代替行善,「我的兄弟啊,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利益呢?這種的信心豈能救他?若是兄弟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乏了每日的食物;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軀所需用的,這有甚麼利益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沒路用的」(雅各書 2章14-17節)。因為真正的信心表現是盡人事,並願上帝的旨意成全,信心的本身算不得甚麼,除非有從信心所結的果子,才能證明信心的本身是有根基的,有靈命與效果的。
雅各論行為:雅各心目中的「行為」,則是愛心的行動;行為作為有生命力和真實信心的證據、作為救恩的果子。雅各所論及的行為是有關基督徒得救之後應有的表現,所以整卷雅各書都是談及基督徒(得救後)如何過虔誠的生活「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 1章26-27節)例如要管束自己的舌頭、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寡婦、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等。
有一個「天助自助者」的故事;說到有一個人推車路經過鄉村的小路,偶一不謹慎,車輪救陷入泥土中,不能前進。他徬徨無策,於是從車上跳下來,敬虔的雙腳跪在車前,向上帝認真祈禱:「上帝啊,我的車輪現在陷入在泥土中,不能自己拔出來,求你施行神蹟,使輪子脫離泥土,使我能再向前行……」。祈禱還未結束,出現ㄧ個大力神,以真理來責備他:「無知的懶惰人啊!你豈不是有一雙肩膊嗎?你為甚麼不用你的肩頭放在車前的橫木下,用盡你的力氣把車子扛起來,你若不先盡你所能的去行,不要向我祈禱,上帝絕對不會向ㄧ個不盡本分的人施行神蹟的,你的祈禱也是白費功夫。」這個故事給咱們多麼大的提示啊!基督徒應該用行為來見證自己得救的信心。
當咱們明白到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便可把這個真理應用到信仰生活上。如果有人說他是真心在相信主耶穌,可是他的生命卻沒有一點兒的更新,也完全不願意遵守聖經的教訓。這樣,咱們便曉得他不是真心在信主。「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七章21-23節)雅各與主耶穌的要求是一致的:那些稱呼主阿、主阿的人是只在理性上認知的相信;惟獨那些願意遵行天父上帝旨意的人才是委身於基督的相信,才能進天國。
如果有人說他很愛教會,可是他卻完全不肯服事。他所愛的便很有限。「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怨恨他的兄弟、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兄弟、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翰一書 4章20節)。今日,如果有兄弟姊妹不願再返回教會,可是教會裡卻沒有人去找他、接觸他、關心他(她),這樣咱們所講的愛只是虛談,一點益處也沒有,「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如果有人說他很孝敬父母,可是卻不給父母家用,每逢大節日也不回家吃飯,也不願與父母多傾談,他的孝敬是假的。如果有人說他很相信有天堂與地獄,可是卻永遠不願去傳福音,也從來不著緊親戚、朋友的得救問題,就知道他不是真正的相信。
【貳﹑沒行為的信心是假相信】
沒有信心的行為是死的:「我的弟兄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甚麼用處呢?那信心能救他嗎?你們當中有弟兄或姊妹沒得穿,沒得吃,你們卻對他說:「平安!平安!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不供給他們所需要的,那有甚麼用呢?同樣,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各 2:14-17),雅各是說明一種沒有行為的信心,是不能發出功效的信心。
一個人有沒有信心,並不是憑他口中怎樣說,乃是在乎他的行為表現是否和他自己以為有的信心一樣,才能證明他是否確有信心。
雅各在第15和16節舉例說明上一節所提出的原則,一些空談卻沒有實際行為的回應,這是沒有益處的。然後雅各作出一個結論:「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各2:17)。
沒信心會有好行為嗎?當然會。行為是一種外在的表現,人只能看到外表而看不到內心,這樣,有外表,不一定有心;外表斯文的人,也不一定內心斯文;內心像禽獸的人,外表還是可以像聖人,而內心像魔鬼的人,外表可以像天使。士林地方法院曾判刑一位刻印章的小姐,她長得非常清秀漂亮,個子嬌小,長髮披肩;不過因為小兒麻痺,行動不便,撐著柺杖;她經常穿著連身洋裝,端莊的外表、言行舉止,更讓人覺得非常善良、柔弱,可是這樣的弱女子,竟然是謀殺兩任丈夫的女子。她與情夫串通好謀殺親夫,第二任丈夫就是情夫,後又因婚外情再與新的情夫謀殺第二任丈夫,後來被法院判處死刑。
當地的父老,都知道這個女子,都說:「很難想像她是謀殺兩任丈夫的兇手」。所以單憑外表不足以斷定人的內心,這樣的判斷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有好些行為不是發自真誠的內心(撒母耳記上卷16章7b節)也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來報應他。」(耶利米書17章10節)的上帝。上帝是不看人的外表,上帝鑒察、知道咱們的內心是不是有真正的相信,有真正好的內心,才會帶出好的行為。
姜太公在《六韜》這一本書中將人分成十五種:1.有賢德而且自我反省者、2.有溫柔良善卻為盜賊者、3.有外貌恭敬表示要悔改可是內心卻傲慢者、4.有外表廉潔謹慎可是內心卻無恭敬者、5.有精明卻無情者、6.有城府很深內心卻無誠意者、7.有善於計謀策略卻無法度下決斷者、8.有看起來似果斷、勇敢卻無能者、9.有外表誠懇卻內心不忠信者、10.有不聰明卻忠厚老實者、11.有用詭詐激動人而且有功效者、12.有外表勇敢,內心卻膽怯者、13.有外表嚴肅,內心卻善體人意者、14.有外表嚴酷冷峻卻安靜誠懇謹慎者、15.有外表虛張形勢,惡形惡狀者。
天下間的人所看不起的美德,是聖人所看為寶貴的,一般人都不知道,從人的外表看不出他的內心。所以,以貌取人、以外貌判斷人的行為常常會發生錯誤。沒有信心的行為,必然是短暫的,甚至有時候是假裝做有信心的行為,有時是假冒偽善的,尤其是許多宗教的行為、現象是可以學來的,卻不是出於真正信心的行為,可是這必定也是經不起考驗的。一個人可以學會講一些屬靈的話語,一些基督教習慣和公式化的祈禱…等等,可是裡面卻沒有信靠的心,這種行為就不是出於信心的行為。
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如果咱們滿口屬靈的話語,內心卻不想要遵行,這與小和尚唸經有什麼不同?若是只學到宗教外表的禮儀行為,習慣於這種虛有其表、知識化的信心,這些都不能對信仰產生造就、幫助、利益,因為這不是真正的信心,經不起考驗與挫折,很容易消沈、敗壞。信心的真假經過苦難的試煉,就可分別出來。就像分別鑽石的真假,是要用水來試驗,真的鑽石放在水裏,不會減少它的美麗、色澤,仍然發光;假的鑽石一到水裏,光艷全失,如同平常的石頭;如果將真的、假的鑽石同時放在水裏,一比較,更是容易分辨,就是ㄧ個很沒有經驗的人也看得出。假的信心經不起環境的考驗,真的信心越試驗越顯明。
只是遵守宗教的外表,卻無內心真正的皈依,這種的信心是虛假的。約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4:24 上帝是個靈( - 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有一位農夫生了重病,向上帝祈禱許願,應允上帝在他的病康復之後,要獻上一隻牛。後來他的病果然好了,可是他心中卻感覺很可惜,深深後悔當初許錯了願,一隻牛的價值太高了,實在不捨得。可是他又不敢不還願,因為怕上帝會管教處罰。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ㄧ個方法:把牛牽到市場去賣,同時還帶去一隻雞。「你的雞要賣多少錢?」「一萬元!」「你胡說什麼啊?那有人賣一隻雞要一萬元的?」「你稍等一下,聽我說完:我的雞和牛是一起賣的,雞雖然要一萬元,可是牛只要一百元就行了。可是不能單買雞或是牛,要買就要一起買。」買的人聽了他的「奇妙的價格」,心裏覺得莫名其妙,可是詳細算一算,雞和牛合起來的價錢仍然算是便宜,所以把牠們買下來,付了一萬零一百元的價錢。這位農夫把一百元奉獻給上帝,他說:「上帝阿,我把賣牛的錢全部都奉獻給?了。」
人真是詭計多端,欺騙上帝,就像在(使徒行傳5章1-4節)所記載:亞拿尼亞和撒非拉欺騙了上帝,賣了田產私底下留下一部份的價錢,卻說是全部的價錢都捐給上帝了,這是在欺騙聖靈,欺騙上帝,面對獨一的真神上帝,咱們豈可以做一個只是形式上的信徒。
【參﹑有信心再有行為才是真正的相信】
雅各論信心:雅各說及:人稱義不是單因著『信』」,這「信」是指那些純粹在理性上贊同真理的信心,這樣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對雅各來說,如果信心沒有見諸實踐(雅各書2章15-16節),這種信心只是在理性上的認知,而沒信靠及委身,(雅各書2章18-19節):「必然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由我的行為,將信心指給你看。你相信只有一位上帝,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對於這種無行動的信心,雅各稱之為「死的信心」(雅各書2章1b,20b,26b節)。雅各所要求的是有一個有相應行為的信心。在基督教信仰裡,信心和行為就像銅板的兩面,是一體的兩面。雅各說這段話,更凸顯了有行為、有信心才是真正相信的觀念。不能以行為表現出來的信心,不算是信心。只有將信心的力量與果效,從行為上面表現而且證明出來的信心,才是有效果,有結果,有表現,有力量的信心,而且這也是聖經的教訓,只有把信心的力量與果效,從行為上面表現而證明的出來的信心,才是有生命的信心。因為有信心的人不能不結出行為的果子,行為的果子正是證明信心的效果。所以咱們可以說,沒行為的信心,就是死的信心。只有在行為上結出行為的果子,才是真正的信心。
信心與行為不能分開(雅各書2章18-20節):「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雅各在本段進一步說明信心是不能單獨存在。「你有信心,我有行為」是一種把信心和行為完全分開的主張。那自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的人,他信心的實在性是不能證明的,這意味沒有行為的信心根本不是信心。雅各在這裡只肯定一種能從行為中展現的信心。雅各進一步用魔鬼作為例子解釋。相信一神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但頭腦上相信這真理並不足以使人得救,如同魔鬼也接受一神這事實,但只能戰兢地等候永刑。
信心與行為並行的例證(雅各書2章21-26節):「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麼。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為要表明真實的信心必須藉著好行為加以證實的真理,雅各重提亞伯拉罕(雅各書2章21-24節)和喇合(雅各書2章25節)的經驗。雅各在(雅各書2章26節)帶出一個對比的意思來總結信心與行為的關係。身體脫離呼吸(生命的證據)是死的,照樣信心脫離行為(信心的證據)也是死的。一個死的信心根本就不是信心,對得救自然便沒有任何果效了。
從生活觀察,若有人生病,到醫院看醫生,或是請醫生來厝裏診斷治療,是出於相信;而服用醫生所開給的藥,或是接受開刀手術…等等,是因為相信醫生來產生回應的行為。同樣的: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鐵杵豈能磨成針?是因為有信心!今天磨、明天磨,直到磨成針,這是行為。有行為的信心才能磨成針,有行為的信心才能得到醫治,而且有行為的信心才能完成得救的工夫,這是必然的道理。
信心具體的流露是透過行為,行為也透過信心才顯出其價值。有信心卻沒有行為就像愚妄的信仰的宗教徙;「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章17節)是沒有路用的:有行為卻沒有信心,只是虛假的外在表現,維持不久而且禁不起考驗。這種的人,就如當年主耶穌所斥責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因為信心和行為兩者都是信仰的量尺,不只是自己可以測驗,別人也會知道。
有人知道我太太喜歡種花,就送兩盆花給她,一盆天然的,一盆人造的,兩盆都一樣非常的漂亮,可見人造花技藝的精巧。朋友將兩盆花放在花園中,讓大家一同去欣賞。花園中百花爭豔,蜜蜂、蝴蝶穿梭其間。她就考我太太如何分辨哪一盆是真花,哪一盆是人造的假花,我太太觀察一會兒,對大家說出那一盆是真花,那一盆是人造的。原來天然的花有香氣、有蜜,蜜蜂、蝴蝶只停在真花上,吸取花蜜。真信心和真花一樣,是有生命的,開花時色香味俱全,能向周圍發散,能吸引人,而且還能供應別人。
生活在有信心和行為的信仰狀態中的基督徒,必然會產生奇蹟與能力。最大之奇蹟乃是他的生命會有更新與成熟,也唯獨這種信心才能產生大能力,足以抵禦失敗。基督徒在信心和行為上,流露出堅忍的態度與積極的行動,使他在人生順境中謙卑柔和、逆境中也能依靠上帝喜樂。
有一艘船迷失了路線,有很多天看不見別的船,也看不見海岸。可是船長仍然都無緊張、害怕,仍然日夜的行駛。有一天早晨,他用望遠鏡看見船正朝著要去的碼頭前進。他如何找到了正確的路線呢?因為,他相信羅盤、航海圖和望遠鏡,不管看得到看不到陸地,單是正確的照著羅盤上面的指針所指示的方向行駛,一點都不猶豫。基督徒在屬靈的歷程上也應當這樣;不憑眼見,只憑內心聖靈和上帝的話語的引導。
真實的信心必定包括順服的行為,相信而且順服的行動必定能產生最大的能力與成就,一個有信心的基督徒是充滿喜樂邁向成熱的人。咱們一定要記得!一個正相信的基督徒應該是個信心與行為合一的信徒,願咱們彼此互相勉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