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是精神問題的病源或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psy-religion.com/blog/2012/05/22/%E5%9F%BA%E7%9D%A3%E4%BF%A1%E4%BB%B0%E6%98%AF%E7%B2%BE%E7%A5%9E%E5%95%8F%E9%A1%8C%E7%9A%84%E7%97%85%E6%BA%90%E6%88%96%E6%B2%BB%E7%99%82/

 

*相關經文

·18:14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2:14-17﹔路5:27-32)9:10 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9:11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林前11:27 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11:28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11:29 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11:30 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j"軟弱的"k"患病的"l"死(原文是睡)"的也不少。11:31 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
11:32 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

 

整體來說,按傾向-壓力(diathesis-stress) 理論 (Turner & Lloyd, 2004),因遺傳、生物作用、或兒時經歷構成的負面傾向,因環境危機性壓力而致心理功能有缺失,影響正常的工作或生活,是為精神病。致於直接成因,不同的治療法會引用不同的成因,有指是機能性的,""某種腦部神經傳導物質"過多或過少";有指是學習性的錯誤,如對人群畏懼,或常重現某些可怖的記憶;有指是認知的錯誤,如經某創傷性的事件後,以為自己一無是處等。

當然,精神失常以致要留院的人屬小數,許多人只在日常生活上感到精神困擾、過度緊張、懼怕、灰心、愁苦、不起勁、甚至情緒失控‥‥等等。這些事情的發生,絕大多數與宗教信仰無關,因此無論什麼宗教的人也會有精神問題;但也有些學習或認知因素,與宗教信仰有密切關係,因此我預期某些精神病在某類的宗教人士會比較多或少。"有人把精神病等同鬼附,以為基督徒不可能有精神病;又有人以為精神病是人犯罪的後果,只有偏離神的信徒才有精神病,這全都是誤解"

 

然而,若信徒'學習耶穌"心裡柔和謙卑"'(太11:29),又如保羅所說的,"不住的禱告、常常喜樂、凡事謝思"(帖前5:15-18)、在患難中也可以歡歡喜喜的盼望神的榮耀(5:3-5),而且,信徒還有內在的保惠師(14:16-1726-2716:7)及可隨時得幫助蒙恩惠的施恩座(4:14-16)理當能超越由環境而來的壓力。現今信徒不乏精神病患者,j是否信徒沒有好好地實踐信仰,以至沒有發揮信仰的治療能力?‚甚至信仰也有致病的因素呢?

­太11: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帖前5:15 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5:16 要常常喜樂,5:17 不住地禱告,5:18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羅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約14: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下同),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14:17 就是真理的 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14:26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14:27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16:7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他來。

­來4:14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4:15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4:16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信仰的治療能力

1.宗教信仰帶來正面的心理狀態︰Cole and Pargament(1999)指出宗教活動可以培養正面的心理狀態,就如快樂希望等,能有效地緩衝壓力;也可以防止負面的心理狀態,就如恐懼、愁苦、或怒氣。他們在超過百個的研究報告裡,發現80%顯示宗教與安康感(well-being)有正面的相關。Hood, Hill, and Spilka(2009)指出這大概與j人生意義、‚目標、ƒ自我尊嚴、ƒ„及對人生感可控制有關。這些我們都可以找到支持的數據:

 

從人生意義來說,Krause(2003)及 Mattis(2002)指出宗教可以使人明白人生的意思,尤以年長的及少數民眾較為倚賴。Mattis (2002)與23美籍非裔女人深入的交談中,發現宗教/靈性是他們唯一尋找意思的地方,尤其是當他們面對逆境的時候。其實,宗教/靈性對人生意義與目的影響在青少年時已出現,Erikson((1964) 描述在人成長尋找個人認同(personal identity)的時候,也牽涉存在的議題。Francis(2000)發現,在26,000英國及威爾殊的青少年中,有閱讀聖經的,也輕微比較有目標感(sense of purpose)。Francis 及 Kaldor(2002)在澳洲1000人中,發現信神、到教會、及有祈禱的,就有較多的自我尊嚴(self-esteem)及安康感。Pargament等(1990)又指出,在信神的人中,以神為正面及恩慈的,有更大的人生意義、自我尊嚴、及對生命可控制感。

 

宗教信仰也使人較樂觀,許多在不同年齡的研究都有這個發現((Markstrom, 1999; Krause, 2002; Murphy 等,2000)。Sethi 及 Seligman(1993)更發現對信仰較保守的基要信徒更較樂觀,似乎被垢病的自視過低並沒有損毀其樂觀心境。

 

因此可見,宗教信仰的獨特性,能使信眾有盼望,能提供給他們目標、到達的途徑,及努力的動機 (Snyder, Sigmon, & Feldman, 2002)。Emmons(2005, p.242) 更說:「在宗教的語境中,盼望在"患難"(羅5:3-5,12:12﹔林後1:4-6﹔帖後1:5-7a)中提供緩衝,在考驗中帶來堅毅,並給予永恆福樂的保證」。

Ÿ羅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Ÿ林後1:4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1:5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1:6 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Ÿ帖後1:5 這正是上帝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上帝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1:6 上帝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1:7 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

2.宗教信仰是克服危難的工具︰Hood等(2009)指出,克服危難,可以是改變環境、改變自我、或兩者都作某程度的改變。人從環境中學習就離不開這兩方面,與"皮亞傑 Piaget)指孩童的觀念相似""每個人都有一個導向系統(orienting system",「是一個參照的架構,一個自我及世界的藍本,這個藍本應是來自上帝的引導與保守,用以對生命中事件的預期及反應」(Pargament, 1997, p. 100)。宗教信仰也是這導向系統的重要成份(伯31:8﹔耶1:4-7﹔詩139:13-16,22:9-11,58:3,71:5-6﹔箴20:11、15,22:6,23:13-14﹔路1:15-16﹔約6:9﹔加4:1-3)成長時沿用的同化與順應(assimilation and accommodation)。

Ÿ耶1:4 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5 "未將祢造在腹中",我已曉得祢;祢"未出母胎",我已分別祢為聖;我已派祢作列國的先知。1:6 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1:7 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1:8 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Ÿ伯31:18 "幼年時"孤兒與我同長,好像父子一樣;我從"出母腹"就扶助 ( - 原文是引領) 寡婦。)

Ÿ詩22:9 但祢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懷裏,祢就使我有倚靠的心。22:10 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祢手裏;從我母親生我,祢就是我的上帝。22:11 求祢不要遠離我!因為急難臨近了,沒有人幫助我。58:3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上帝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

詩71:5 主-耶和華啊,祢是我所盼望的;從我"年幼",祢是我所倚靠的。71:6 我從"出母胎"被祢扶持;使我"出母腹"的是祢。我必常常讚美祢!139:13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139:14 我要稱謝祢,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139:15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祢隱藏。139:16 "未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 或譯: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祢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Ÿ箴20:11 "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22:15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23: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23: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Ÿ1:15 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1:16 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上帝。

Ÿ約6:9 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來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Ÿ加4:1 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4:2 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4:3 我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

當有事件發生時,如有人遇到意外致死亡或"殘障",人首先會評估,辨別這事件與他有何意義或關係,是正面或反面;然後再次評估中決定做什麼及如何進行。在其間,這導向系統把事件轉變成目標及活動(羅8:26-28)。宗教信仰有助於明白/創造出事件正面的意義,加增適應能力。Folkman and Lazarus (1984)分辨三種首評估:危險、損失、及挑戰。評估為挑戰的預期可有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會有較好的適應。

Ÿ羅8:26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 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8:27 鑒察人心的,曉得 聖靈的意思,因為 聖靈照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8: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除此以外,宗教也提供了渠道,在現實生活有限的補救下,作出超現實的補救;在基督信仰裡,一般是靠禱告,這樣,就可以在患難中仍可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2-6)。在一個對水災生還者的研究裡,結果顯示災民們在水災時質疑神為何可以讓這樣的悲劇發生;這顯示他們在災難中尋找意義。有基督信仰的人會解說這是罪惡敗壞了的世界會發生的事情,神也允許它發生,顯示給人知道人的脆弱;有人可以分解說情況可以更壞,現已得神的保守。"當然,"過份的編造、演繹與解釋"可能妨礙了解真正的問題原因,這就可能有危機,構成病態的產生"

­羅5:2 我們又藉著耶穌基督,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5:6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尋找意義也是改變主觀的環境的一個方法,把災難看為仍有神的慈愛與保守就把事件改變了,稱為j解釋性的控制(interpretive control,就如有人以癌病不是人生的路障,而是要改道而已(詩37:7,39:1-3,7-14)。除了解釋性的控制外,從意義去控制的還有‚預測性控制(predictive control,如確信有癌病但相信最後不會致命,最後一切都會正常;也有ƒ代替性的控制 (vicarious control,就是深信神會代替你克服控制一切。

Ÿ詩37:7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39: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杜頓。受苦者的認罪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39:2 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發動了,39:3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39:7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祢!39:8 求祢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39:9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39:10 求祢把祢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因祢手的責打,我便消滅。39:11 祢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叫他的笑容( - 的笑容:或譯所喜愛的)消滅,如衣被蟲所咬。世人真是虛幻!39:12 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39:13 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39:14 耶和華啊,求祢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除了在尋找意義上去控制外,在主動←→被動也可分三種不同的控制樣式:j有最被動的推遲樣式(deferring mode),只藉著祈禱把問題交託在神手中,屬外在操控軌跡(徒14:23可5:21 9:18-26 8:40-56)k合作樣式(collaborative mode)、l自我指令樣式 (self-directive mode)則較主動,屬內在操控軌跡。合作樣式是神與懇求者共同合作,如稱義與成聖,人要靠神的恩典,但人也要在思想行為上配合神的恩典,信靠神,及治死肉體的老我(羅8:13-14;西3:5-6)

Ÿ徒14:23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自我指令樣式則只公認神的能力,而問題的解決則完全循人的途徑,就如一般生病時就醫,我們都會在可能性範圍內找最好的醫生,只把醫生的醫治歸因給神。控制一般是針對現實環境,是為基要(primary)改變,當行不通時,就會啟動次要(secondary)的改變,改變自己那對知覺現實的眼睛或感受事物的心境,這也是控制的方法。在基督信仰裡,都存在著這些觀念。

Ÿ可5:21-34( 9:18-26 8:40-56耶穌坐船又渡到那邊去,就有許多人到他那裏聚集;他正在海邊上。5:22 有一個管會堂的人,名叫睚魯,來見耶穌,就俯伏在他腳前,5:23 再三地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 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癒,得以活了。」5:24 耶穌就和他同去。 有許多人跟隨擁擠他。5:25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5:26 在好些醫生手裏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她所有的,一點也不見好,病勢反倒更重了。5:27 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5:28 意思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5:29 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5:30 耶穌頓時心裏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5:31 門徒對他說:「你看眾人擁擠你,還說『誰摸我』嗎?」5:32 耶穌周圍觀看,要見做這事的女人。5:33 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5:34 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

Ÿ羅8: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8:14 因為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

Ÿ西3:5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3:6 因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

 

因此單從人的角度來看,基督宗教對危難確能有效地產生舒緩作用,給人一種可駕馭災難的感受,使人較樂觀,可減低壓力((stress)與張力 (tension;除此之外,宗教還有禮儀,象徵著神的臨在與祝福,使人可以放鬆一下,減輕了精神的負荷(太9:9 2:13-175:27-32)

Ÿ太9:9 2:13-175:27-32耶穌從那裏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9:10 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9:11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在各樣克服危難舒緩內心壓力的方法裡,祈禱是最普遍的,90%的美國人顯示他們有禱告,而其中76%的人視為非常重要。它這樣普遍大概由於它確是有效助人解決問題。最近也有人指出,饒恕可舒緩內心壓力,除去恨惡別人的心,也是減輕了精神負荷的方法。然而只有在首評估為挑戰的事件人會較容易作出饒恕,要除掉煩惱,繼續個人的成長。不但這樣,認罪也是除掉自我控告,減輕內在壓力的好方法。而這三種方法:j祈禱、k寬恕、l與認罪,都是聖經不斷教導信徒用的方法。許多不同重大人生壓力的研究,無論是老化的壓力源,不治病症的壓力源,或孩子死亡的壓力源,基督信仰都能有效地舒緩,加添信徒的安康感。這三種方法,我以為也是心理治療的方法。

 

3.宗教信仰可作心理治療︰Hood等(2009)提出三種治療因素:j限制病態行為/覲念、k靈性的轉化、l及禮儀功能。

 

a.限制病態行為/覲念

心理病的治療,若從病的外徵消除而言,一個常態的教會群體可以給予病患者群眾的壓力,把病徵有效的壓制下來。Hood等 (2009) 指出有四個機制: 1.群體的控制功能、2.觀念的控制功能、3.角色榜樣、4.影響困擾的自我形象我以為這些也乎合認知行為治療的原則。

 

1.群體的控制功能︰宗教群體在相交的活動中,會壓制及阻止異於他們的及難於接受的行為,無論這種禁制是源自聖經、牧者、或會眾(Koenig et al. 2001)。那些病態的行為當然會減少。Plante 及Sharma(2001)證明這種壓制生效,那些返回教會的憂鬱症病人比沒有返回的減少了鬱症的病徵。Rohrbaugh 及 Jessor (1975) 也顯示與教會的關係會加強衝動操控並抗拒各種的異常傾向。

 

2.觀念的控制功能︰教會及聖經都會對信徒的行為明確的指示,這些身體及心理健康都有好處,這些指引如被採用,就會大大減少病態的行為。據MacDonald 及Luckett(1983) 的觀察,即使那些病態發出來,病者的病態虔誠也會減少原本的敵對或攻擊性行為。由於教會對自殺嚴厲批判,參加教會者,尤以天主教和猶太教,自殺的比率非常低(來4:12)。因此Mowrer (1958) 說:「宗教‥用最智慧的約束—自我紀律來訓練我們‥‥使壓制式的操控沒有需要」。

Ÿ來4:12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3.角色榜樣︰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道德模範的能力‥‥可以成為模造自我控制的重要成份」(Casey 及 Burton, 1986, p.82)。牧者的道德行為能否除掉信眾變態的行為呢?Nelson, Potvin, 及 Shields (1976)在超過3000兒童及青少年中,牧者被評估比父母更對他們更支持 (引用於 Hood et al. 2009);可見他們能成為有力的道德模範。

 

 

4.影響困擾的自我形象:病人的自我形象很低。Benson 及 Spilka(1973)指出,病人對自我負面的形象會有相似的對神及宗教的觀點;若他們留在教會,對神及宗教的觀念就不會太低,可防止他們自我形象過低。

 

b.靈性的轉化

靈性的轉化應對人的心境有很大的提升,能起冶療作用,皈依成為基督徒就是一藍本。在我皈依的時候,感到人找到了神,就如溶入了永恆,意識中的自我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身邊的一切都是天父的世界;在接受神為我預備的救恩時,超越死亡永恆的份忽然變得明確,從遙不可及變成自己的一部份;在接受神罪的赦免時,我如釋重負,罪的陰影頓然沒有了,釋放了;在接受耶穌為我的主時,我的人生目標就更清晰,且加添了一份使命感。這就如Starbuck (1899)描述重生時說:「那喜樂、釋放、被接納是我們所感受的特點…」。

 

Hill(2002)說:「靈性轉化時會產生意義系統新改變,透過一個更新的目標、價值、效能、及自尊,帶來了正面的情感的狀況」。當我們恩想在救恩中與神相和而釋出以神為樂、當默想主為我們死而湧出今天要為主而活的心意、當被「與基督同作後嗣、同得榮耀」(弗3:6﹔羅8:16-17)的應許吸引時帶出對苦楚不足介意的心境、當我們真知道神 "恩召的指望﹙弗1:8﹚、基業﹙西1:12﹚的豐盛、能力的浩大﹙弗1:19﹚"時所引發神的充滿,就如從屬靈界,從神那裡j得到能力、‚去淡化、ƒ去除、„轉化地上的壓力、…創傷。如果要拿一種世上的治療來比擬,或許似那些經歷性的方法。

羅8:16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8:17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c.禮儀功能

教會的禮儀,表徵著神的臨在,代表人們同時與超自然界的接觸。在禮儀裡,人與人的聯繫也顯明。

 

其次屬靈的祝福,在禮儀中透過動作及物件,具體的表明出來。人透過禮儀,具體地進入屬靈的世界裡,就如 Horner 及Dobb (1997)說:禮儀能對付生命不確定的地方。還有,禮儀裡也有人表達的成份,何特等 (2009)說是把俱破壞性及極端的感情,用可控制的形式來表達。因此他們說禮儀能加強自我控制,抗衡亂序的思想與行為(林前14:3340)然而能否加強自我控制還需證明,但明顯的是把人的情緒,溶於社會按納的方式,且提昇到屬靈的領域。對於舒緩壓力/困擾的禮儀,我想到的只有祈禱、祝福、認罪‥‥等。有人以實質的個案懷疑認罪能否加增健康,因有人會從很高的道德標準下不斷認罪而又不能勝過 ,落在自責與灰心中。

Ÿ林前14:33 因為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14: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

 

然而,認罪的成果是有數據支持的,可從屬世與屬靈兩個層面去理解。從屬世來說,單公開自己的問題已有好轉(Pennebaker, 1997, 2002)。從屬靈的角度來看,則要事情本身是屬靈的,所犯的錯最好是俱體的,可命名的,且深信神會聽認罪並赦罪,才有果效(Kettunen, 2002)。當然,如果只是認罪而沒有下功夫去勝過罪,就當然無法跳出引誘,這並不能否定認罪的治療能力。

 

除此之外,心理病的治療,若從自我的接納而言,一個相愛的教會群體,一些近乎無條件接納的相交,尤其是牧者或導師親切的交談,也可以起受輔者心理治療的作用。這與受輔導者中心的原則相似。至於情緒的舒發,唱詩是一個好方法,或許更能把個人的感受,昇華到較高屬靈的層面。把本來負面的,變成了正面。

 

正向心理學能使人獲得多種性格質素,可使人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基督信仰是否會使人得治療,正向心理學或許可提供一個驗證基督信仰功能的標準,那就是如果基督信仰能提升正向心理學的性格質素,那麼,信仰就有治療作用,若壓制這些質素,就會致病。正向心理學能使人獲得的核心美德是j智慧、‚勇氣、ƒ人道、„正義、…超越、†節制(wisdom, courage, humanity, justice, transcendence, temperance and self control)。單從表面看來,似乎這些都是聖經所支持的,基督信仰都能提升這些質素,促進心理健康。

 

◆信仰的致病因素

1.麥蔚林(1983)指出致病因素。

麥蔚林指出十個人中有一個曾精神崩漬。他以為原因是人在愛的經驗上出了毛病,沒有足夠的準備去抵抗生活的壓力。壓力的成因,就信徒的問題而言,是由於四種因素的不協調:

1.我相信自己應該是個怎樣的人。

2.別人期望我是個怎樣的人。

3.我希望做個怎樣的人。

4.我實際上是個怎樣的人。

5.上帝眼中我是怎樣的人。

 

L他指出教會的教導使人精神崩潰的有七點:

u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會有恐懼、疑惑、顧慮、疑問、憂鬱的。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了。

v叫人抑制真正的感情,卻要常常喜樂。

w強調一種虛偽的安全及義行,叫人否定人性陰暗的一面。

x訂下行為準刖,強迫信徒符合要求,給人沉重的擔子。

y把人生描寫不是黑暗就是光明,忽略了一些特殊的情況。

z強調人的卑微,鼓勵人自覺羞愧,不許自豪;提醒人是敗壤的,培養出虛偽的謙卑。

{忽略耶穌的人性,描寫成超人。若有人努力要與他認同,就會產生挫折感。

 

我大致同意作者所說的uvwxyz{,尤以z,都是一些教會錯誤的教導,使信徒加增心理壓力、不平安、沒有喜樂。但不認同他太重心理分析,以為必須發洩才會健康;更強調容格的想法,以為人一定要表露其陰暗的一面,才會健康。這不敢苟同。

 

2. Hood等(2009) 指出信仰包含﹖多個病態內容及兩個病態動機。我以為是源於一個代入的心態。

a.病態的內容

病態的內容源於人對信仰核心內容的誤解並錯誤的實踐:但他們並沒有說明是什麼核心錯誤,我以為他所說的許多問題,都可由一種錯誤的心態而產生,那就是以自己的不足夠為足夠。這似乎是自利偏差的變種,人人都會有長短 ,這種偏差只看見別人的短處及自己的長處,太7:1-6所談的正是這問題。

Ÿ太7:1 6:37-3841-42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7:2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7:3 為甚麼看見你兄弟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7:4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兄弟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7:5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7:6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不足夠不是問題,只要認識及承認自己的不足,在神面前真實的面對自己,接受評語,不斷補足(羅12:3)。不要把耶穌或保羅的自我意識在讀經時成為自己的自我意識 (卻要以基督的心為心,就是謙卑)。把尊敬的人的態度自己來代入是很容易發生的, 一個信徒去傳福音,若沒有受特殊的訓練,就會用崇拜時講道的人的心態、口吻、及詞字來講,因此會容易責備人。教會多時助長一種代表神的心態,就如聽道不是聽人如果理解及抽取經中的教訓,而是聽神的話;聽眾要壓抑所有批判思想,只想神有什麼對我說,你試想如果兩個人對一段經文有不同甚致相反的講法 ,那一個代表神呢?這種態度,我以為不合聖經(帖前 5:20)。當然,在沒有批評不用交代的大前提下,謬誤怪論,沒有才奇。其次,就到實踐,這當然是必要的,應不是問題,錯誤只是領會錯了,解錯了。

Ÿ羅12: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Ÿ詩77:6 我想起我夜間的歌曲,捫心自問;我心裏也仔細省察。

Ÿ該1:5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6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 裝在破漏的囊中。1:7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內容有人際的問題:當權者重覆以自己所領會的為絕對的,領受他訊息的人也會以自己是絕對的,構成一種專橫的性格;而且,他們又不明自己的私心,成為壓迫者。

 

‧信仰成彊化:神化及絕對的心態,面對不配合的實況,也不會改 ;對不明白的也不會理的彊化,不同的更不屑聽。

 

‧聖經教訓與現實生活不容:例如教導信徒面對壓力源而不去用法減低,只看主的手。主的手是什麼?是環境嗎?似乎只有幻象,用幻象來抗衡實際 "illusory defense against reality"產生幻象的原因:

1.文化不同,寫的時候經選擇與處理,加上自己的偏向或立場?〔弗5:22-33﹔夫妻的為死與順服〕,如不理文化不理偏向?〔出17:8-16﹔摩西為以色列人對抗亞瑪力人禱告〕,當然不能與現實生活相容。

2.以局部作全面。

3.難度超過聖經的。

4.把細則作原則。

5.現實抗衡的方法就是按字面解經。

 

‧結構專制:心態以自己與會眾不同,代表神。以有限的人來代替無限的神,結果是專制,如中國以前的制度。或者人本主義的心理。

 

‧觀念變態化:指出認同神的身份,不能分辨是神的意思或自己的心思,把不及時宜的拿來作真理,在醫療的領域見衝突。

 

‧去理性:有肯定自己已經有絕對真理時就不再用分析,不用其他科學,以其他科學不能補充而是強佔了聖經的地位神的榮耀,單以所明白的聖經來處理問題不能不簡單。

 

b.病態的動機

‧清除罪、減少罪惡感:這是聖經明顯的教訓,從神對亞伯蘭的呼召到保羅對付罪,到亞弗的馨香祭,到啟示的光明潔白的細痳衣,都是這個主題(聖潔 101/87)。只是現時的方法不生效,只把責任推在信徒身上,究竟教的自己是否己成功。

林後2:5 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2:6 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2:8 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2:9 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2:10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2:11 免得撒但趁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

‧要信眾絕對的順服:也是源於上述的心態﹖以自己為保羅/耶穌,以自己所理解的為絕對真理,人不用理解分析,只要接受。

 

結論

我同意麥的結論,說教會要誠實的承認自己有問題。教會擁有一切所需的「材料」,可以幫人應付病態的面對壓力,但要改變。只是他說的改變,仍是強調發洩。他說:「宣洩你的感情,你可以駕馭它們;抑制你的感情,它們便駕馭你」(p.70) 我就不能同意。

 

我喜歡何特等說:「不單要明白一個人信或行什麼,最重要的是那些信仰及行為如何持守及實踐」。

 

我相信我們的信仰,能使我們有好的心境、有克服危難的工具,且能心理治療。但教會未能支取神的能力,要裝備信徒的牧者能勝過試探,才能把自己成功之道訓練門徒。今天牧者大概都沒有這能力,教會也沒有多少操練。訓練課程可能不少,或許只是傳遞一些地上認許的方法。牧者大多各自都以為自己有最後的真理,鮮有在靈命或真理的解釋上有新進展。若能從一個商業模式中教會有成長,人數加添,那就感謝主了。這樣,我們就為信仰的能力,設下了上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